2012年9月23日 星期日

自然筆記(成人15觀學員---葉宗華)

  9月16日藻礁行



       做自然觀察,首先要把感官打開,其實一開始我不大了解這是什麼意思,眼睛當然是開的啊,不然怎麼走路!耳朵更是躲無可躲,從起床到睡覺,各式各樣的聲音不請自來,再加上各種視力、聽力指數均達標,也許我是天生的自然觀察家!


        從抵達新屋溪口,石頭老師要我們觀察路旁一條不起眼的小溪開始,我知道我錯了,而且是大錯特錯——裡面竟然有招潮蟹!還不止一種(清白招潮蟹、網紋招潮蟹)!接著身後的防風林也大有文章,看似無序的高低起伏其實是專業分工,不同高度的植物有著不同的守備範圍,由最高的木麻黃擔任中鋒,較矮的黃槿扮演後衛,無聲無息地在岸邊上演防守大戰。

        水筆仔——也許是課本教過的關係,我對他的熟悉程度還勝過梁實秋的鳥——生長在潮間帶、胎生、耐鹽分,他的特色我不用google就可以列一串,很顯然,對於熟悉的事物,總是希望它越多越好,越多越好——當然,我又錯了。原來水筆仔太多會造成土地陸化,還可能造成其他物種消失,像北方呼喚招潮蟹,現在已經看不到了,只留下這飄逸的名字。

        接下來就是藻礁了,我得承認,經過這附近,最先注意到的肯定不是藻礁,而是頭上那巨大的風車。事實上,風車與藻礁,如果把它們放在同一天平上檢視,會發現很多有趣的對比——風車華麗,藻礁樸實;風車呼呼大作,藻礁低調沈默:風車聳入雲端,藻礁蔓延大地;風車純屬工藝,藻礁自然隨意;風車寄托著人們的能源新希望,藻礁則將希望寄托在人們身上。但這些對比都比不上踏在藻礁上的感覺,尤其得知薄薄的一公分需要十年的時間生長時,那種真實的敬畏感。這些歲月的皺紋,大自然慷慨地展現在我們面前,但這不代表他過得很好。隨著沿海工業區的發展,藻礁的防線節節敗退,本是魚類生長的hotel,變成避之唯恐不及的hell,生態平衡的大廈從最底層開始瓦解,何時人類才會驚醒呢?也許要等到招潮蟹也有投票權的時候吧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